首页 > 计划总结 > 正文
望新小学2025-1学校工作计划
来源:校长室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新梅教师”专业成长与“五会课堂”教学变革,强化党建引领、德育为先、教学中心、管理服务协同推进,努力构建“校家社”协同共育新格局,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重点

1. 思想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深化党风廉政与作风建设,发挥工会、团支部、少先队作用,凝聚教职工与学生力量。

2. 育人体系构建:健全德育管理机制,推进“全员导师制”,以月度主题活动培育学生习惯与素养,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创新少先队实践活动。

3. 教学改革创新:规范课程与常规管理,深化“三定两调”教研机制,聚焦“五会课堂”提升教学实效,加强区校级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

4. 管理服务优化:分层推进师资培训,规范人事管理与权益保障,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升后勤服务与资产、财务管理效能。

、工作目标

1. 思想组织目标: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提升党组织凝聚力;优化群团队伍结构,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营造团结奋进氛围。

2. 育人工作目标:构建完善“人人育德”德育生态,培育学生诚信、责任等品质;打造“劳动+法治”“科技+红色”等跨学科实践品牌,培育2-3名区级以上优秀辅导员。

3. 教学质量目标:完善“HOPES”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确保区级课题高质量结题,推动科研成果服务教学实践。

4. 管理保障目标:实现教师培训认可度超90%,保障人事管理规范公正;校园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后勤服务响应及时、保障高效。

四、主要工作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1.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政治根基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通过“初心讲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形势研判,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高质量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机制,切实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2.夯实组织建设,提升队伍活力

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选举规定,加强支部委员履职培训;同步完成团支部换届选举,优化团干部队伍结构。深化“争做新梅教师,历练五艺素养”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费月缴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

3.严明纪律规矩,深化作风建设

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纪律教育,聚焦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开展专题学习和警示教育,增强党员纪律规矩意识。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4.优化服务保障,凝聚职工力量

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教代会制度,深化校务公开,保障教职工民主权利。做优“妈咪小屋”、整岁集体生日等暖心项目,加强对女职工和困难职工的关怀帮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规范经费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增强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健全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

1. 健全育人体系,强化队伍建设

完善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管理机制,统筹“四个系统”协同运作,明确从德育干部、班主任至任课教师的育人职责,深化“全员导师制”理念。加强班主任分层培训与“老带新”结对机制,开展班会观摩与经验交流,提升班级管理及家校沟通能力。将德育科研纳入教师培养体系,鼓励开展诚信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等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同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大队部干部选拔与岗位实践,增强其责任意识和诚信观念,构建“人人育德、事事育人”的德育生态。

2. 创新育人路径,提升综合素养

以月度主题推进习惯养成教育,9-12月依次开展“诚信交往”“文明用语”“责任担当”“节约风尚”系列活动,结合《行为规范》与“蜡梅中队评比”促进行为内化。开展红色教育、诚信故事会、手抄报竞赛、志愿服务及科技环保活动,拓宽德育形式。开设三年级心理课程与社团,完善心理档案与辅导机制,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注重对品牌活动的过程与成效开展研究,持续优化德育实践。

3. 深化协同育人,构建共育格局

健全家长委员会职能,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及专题讲座传播诚信教育理念。举办“家庭诚信故事汇”等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义工服务。拓展社会资源,联合法制副校长、社区与企业开展实践教育,推动“校家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积极研究与总结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共同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发挥关工委作用,邀请“五老”参与育人实践。

4. 强化少先队建设,深化实践育人

以第24次少代会换届为契机,创新“候选人Vlog展示+扫码投票”选举形式,完善提案闭环管理机制。构建“基础章+特色章”雏鹰争章体系,增设数字素养、生态小卫士等特色章。开展“习爷爷教导记心中”“红领巾讲解员”等红色主题教育,打造“劳动+法治”“科技+红色”跨学科实践矩阵,每学期活动不少于4次。实施辅导员分层培训,培育区级以上优秀辅导员2-3名,推行“案例会诊制”提升专业能力,实现组织建设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品质

1. 规范常规管理,夯实教学基础

本学期将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持续完善"HOPES"课程体系,系统规划快乐活动日校本课程。重点落实一年级学习适应期工作,帮助新生顺利实现过渡。全面推进"五项管理"工作,实施等第制评价与多元评价。优化课后服务管理,细化课程安排与平台管理。规范完成学籍注册、信息更新等常规工作,确保教学管理规范运行。关注特教工作,服务特殊学生,做好“一生一档”及数据报送,提高资源教室利用率。

2. 深化教研共建,促进学科融合

“扎实教研 深度参与 提升效能”为主题,完善“三定两调”教研机制,依托课题成果推广和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科教研实效。重点建设数学“蜡梅金种子”教研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步推进慧雅阅读与语言文字工作,通过科普专柜、故事讲述、书签制作、小报展评及各类竞赛等活动,营造科学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

3. 聚焦课堂实效,推动教学变革

围绕“锤炼教学技能,打造五会课堂”主题,持续深化课例研究和“双新”落实,借助外聘专家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作业设计,低年级强化实践类作业,中高年级注重思维拓展。加强“三级滚动”听课和个别辅导机制,夯实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升课堂品质和学生学习成效。

4. 强化科研引领,支撑创新发展

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区、校两级课题过程管理,着力推进三项区级课题高质量结题,并有序组织校级课题总结与成果转化。通过规范科研常规、强化专家指导、搭建交流平台等措施,全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作品质量,推动科研成果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学校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四)促进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1. 强化体育锻炼,夯实健康根基

严格执行每日体育课时标准,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活动不少于2小时。通过开展足球联赛、运动会及多样体育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与团队精神。完善体质健康监测机制,针对性改善耐力、视力等问题,促进学生体质全面提升。

2. 筑牢卫生防线,培育健康习惯

系统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涵盖传染病预防、近视防控与急救技能。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严格落实消杀和疫情报告制度。突出近视干预措施,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定期监测视力体重,家校协同守护学生身体健康。

3. 激发科学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在科学课中融入探究实验与科技讲座,建设科技社团,开展机器人、编程等项目。举办科技节、参与“明日科技之星”等竞赛,推动“科技+”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4. 提升艺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

开足开齐音乐、美术课程,融入评弹、陶艺等传统艺术元素。组建合唱、舞蹈、书画等社团,参与展演与竞赛。组织艺术研学活动,拓宽学生审美视野,营造浓郁校园艺术氛围,涵养人文情怀。

优化管理服务,强化支撑保障

1.加强师资培养,促进专业成长

本学年依据市、区“十四五”师训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系统制定学年培训计划,确保内容完全契合上级精神,教师认可度超90%。有序推进市、区平台学分研修及校级实践课程,分层开展新教师、青年骨干和班主任培训,完善“一人多圈”成长机制。全面依托“嘉研修”平台实施校本教研过程记录,并于8-12月开设《新教材进“五会”课堂教学实践课程》,持续优化校本培训体系,同步完成学分统计与课程管理等服务。

2. 规范人事管理,保障教师权益

认真学习并贯彻上级部门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区教育局和学校各项工作指示,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坚持规范、科学、高效服务,切实保障教师权益。按时准确完成每月工资发放、各类补贴核报、实名信息维护及全国教师系统更新等常规事务;按计划开展职称申报、岗位晋升、年度聘任、招聘计划及年报统计等专项工作,确保人事服务公正规范、政策执行到位,有效支持教师发展。

    3. 筑牢安全防线,维护校园稳定

坚持“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原则,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管控、全面覆盖的安全管理体系,全力实现校园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严格执行门禁、巡查及安全教育等日常管理,重点加强食堂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和消防安全设施维护与隐患排查。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多场景应急演练,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按季度推进专项检查、宣传教育和总结改进,切实保障师生人身与财产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4. 优化后勤服务,提升保障效能

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强化后勤保障,完善岗位职责与日常巡视,确保维修、消毒、设备维护等响应及时。加强队伍建设与资产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及预算绩效管理,按月度推进能源上报、设施添置、绿化保洁、校产盘点及专项维修等常规工作,并重点保障校园活动、防控要求与年度预算、决算及采购任务,为师生创造安全、整洁、高效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