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结合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区教育局会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1.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阳光下开展集体活动,走向操场与伙伴们自发地参与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终身学习与锻炼并行。
2.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主动锻炼意识,以多种方式与途径激发学生创造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3.在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下,有效控制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4.通过家校互通,让体育锻炼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最终让学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来充分展现自我个性。
三、工作举措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徐凤娟
副组长:张黎莉 陆慧
组 员:周立英 周家元、张飞燕 朱耀华 施福建 孙国庆 陈维律 郭灿明 王后 戴骏翼 刘银 全体班主任及体育组全体成员
2.健全责任机制。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要统筹本校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定期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汇报,督促学校各组室做好相关协助工作。体卫科艺负责具体指导工作,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3.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4.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在满足市教委规定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四至五年级每周3课时,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四、五年级每周4课时,甚至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5.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12分钟都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校外活动主要以家庭体育锻炼活动为主,学校逐渐完善有针对性的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6.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以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嘉定区跳踢特色学校为有效载体,联合幸运星足球俱乐部和跃动体育等校外资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田径、跳绳等项目的训练。每年组织开展“全校田径运动会“全校体育趣味运动会”“全校足球联赛”等全员运动会和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学校定期组织体育教研组积极参加区级层面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7.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每年的10月开始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进行全跟踪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结合嘉定区“健康生活项目”试点工作,对四年级肥胖学生的有效干预研究将逐步扩大至一至五年级。学校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四、工作保障
1.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学校逐渐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2.强化日常检查。学校始终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自我检查的评估内容,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检查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体育教师和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学校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组建班级健康管理平台(钉钉或微信)设立监督电话或网络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2020年5月